8000年前,中國人就開始養鯉魚了

多國考古學家聯合研究結果,發現了一種中國在8000年前所飼養鯉魚的化石,而且還懂得進行水產養殖。這是根據費加羅報引述《自然生態與進化》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的。

根據考古學家對於許多魚類牙齒分析的結果,可以確定這個化石代表的鯉魚,其水產養殖出現的不同階段演進時期。

這個中國的鯉魚化石,人們說它是個啞巴,但它卻能與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研究員交談;這些研究人員能夠清楚聽到它從牙齒間發出的竊竊私語。

這條鯉魚化石講述了大約 在8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也就是現今中國河南省的居民,當時是如何抓到這種野生魚類,並進行水產養殖的。

科學家們還能夠以一種非常聰明的方式確定當地居民從簡單的捕魚到誘捕,然後再進入到大批水產養殖場繁殖的階段;它的時間比我們想象的要早幾千年。

人類最早對陸地動物的馴化可以追溯到大約10,500年前。 而且一般認為魚類的家庭飼養,以及水產飼養的時間要晚得多。

在埃及,考古學家找到有關於在耶穌誕生前,也就是公元前 1500 年左右對尼羅河的羅非魚養殖的描述。羅非魚,又名吳郭魚(也稱非洲鯽魚,這是一種屬於慈鯛科目的魚)。

在中國,早在公元前 1142-1135 年,史書記載就提到了鯉魚的養殖。

但是之前,考古學家們是如何利用慈鯛魚、鯉科魚類骨骼或牙齒的化石做考古研究呢?

來自日本、德國、英國和中國實驗室的團隊在這裡展示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在中國和日本的一些考古遺址中,常見的鯉魚牙齒(咽齒,存在於幾種無牙魚類喉嚨的第五鰓弓上)並不缺乏。

人們可以相當精確找出它們的日期。 它們的大小,尤其是它們的直徑,會隨着它們的年齡成比例地變化。

因此,他們從中國和日本的幾個考古遺址測量了數百顆魚類的牙齒,涵蓋了公元前 7000 年到公元前 2000 年的這段時期。 在其中一些部位,牙齒大小分布呈鐘形。 魚的大小顯示出對應性成熟的峰值。

為了澄清這一點,研究人員在一個水產養殖場測量了年齡一歲的魚的大小。 大約 240 條平均大小為 60 至 90 厘米的魚,其中大約 60 條魚身長在 110 至 140 厘米之間。由於這種水產養殖的特定條件,養殖魚顯示出這種尺寸分布。

在一個可追溯到公元前400-100 年的日本青銅時代遺址,顯示了普通鯉魚重組大小的相同分布。 這是一個我們知道鯉魚養殖業相當發達的時候,

在賈湖研究的其他地點中的一個,分為三個時期。 最古老的(標示為: I)涵蓋了從公元前 7000 年到 6600 年的時期。 接着是II,為公元前 6600 年至 6200 年之間。 以及標示為III,的公元前 6200 年至 5700 年之間的地點。

其他考古活動結果表明,賈湖是有稻田種植、養豬、發酵飲料、骨笛,可能還有文字的最古老地方。 該地區一定有豐富的水、沼澤和池塘。

對涵蓋三個時期的 588 顆這些鯉魚咽齒的研究清楚地表明,在第一時期,人們在池塘中捕撈鯉魚, 在第二階段,沼澤已經開始開發,其中一些通過運河,連接在一起以控制水位。

所以公元前6000年,在那裡進行了鯉魚的養殖。 此外,研究人員指出,一般來說,在中國這一地區的湖泊和河流中,鯉魚的數量遠低於另一種鯉魚科類的魚——鯽魚。

然而在嘉湖地方,75%的這種慈鯛魚科的魚遺骸都是鯉魚,這說明當地人對這種魚有好感才會特別養殖。

INRA養魚協調負責人Marc Vandeputte承認說:“這是一個非常有趣和令人驚訝的結果,但如果當時該區域包括了沼澤和池塘,則合乎邏輯。尤其是在一直從事鯉魚養殖的亞洲這一地區。 這裡展示的結果與中國人養殖這些魚的傳統方法是一致的。”

這些考古學家的活動巨細靡遺地例舉了早在公元8000年前,中國人已經懂得人工養殖鯉魚的種種情況。

留下一個答复

請輸入你的評論!
請在這裡輸入你的名字